发布时间:2025-07-26浏览量:507
宋代是中国美学的巅峰时代,其美学精髓在于 “以简驭繁”—— 不追求过度装饰,而重 “意境” 与 “本真”。在设计中抓住三大核心进行转译:
“留白” 为境
:宋代书画、园林均重 “留白”,空间中通过 “少即是多” 的布局,预留足够的呼吸感,避免堆砌;
“材质本真”
:推崇天然材质的原始质感,拒绝过度加工,木、石、棉、麻等材质以最本真的状态呈现;
“线条极简”
:家具、器物以 “瘦劲挺括” 的线条为主,无冗余雕饰,强调 “形简意丰”;
“色彩雅淡”
:以木色、米白、浅灰、石青等低饱和度色彩为基调,规避浓艳,追求 “素以为绚” 的高级感。
客餐厅设计:宋式美学的现代落地
1. 空间布局:复刻宋代 “厅堂” 的通透与秩序
宋代民居讲究 “厅堂合一” 的开阔感,强调空间的 “流通性” 与 “仪式感”。在此客餐厅中:
采用 “客餐一体化” 布局,拆除多余隔断,让光线自由穿透,呼应宋代建筑 “轩楹高爽,窗户虚邻” 的通透感;
以 “中轴对称” 为隐形骨架(如餐桌居中、沙发与背景墙对齐),保留宋代空间的仪式感,但弱化刻板对称,通过软装错位增添灵动性;
刻意 “留白”:墙面、地面不做满铺装饰,甚至在沙发背后、餐桌一侧预留空白区域,搭配一株瘦竹或一方奇石,复刻宋代文人 “以空为境” 的审美。
2. 材质:让自然成为空间的 “主角”
宋代文人崇尚 “天人合一”,在材质选择上完全遵循这一理念:
地面与墙面
:大面积采用米白色微水泥(模拟宋代 “素壁” 质感),局部拼接浅灰色砂岩(复刻宋代庭院的石板肌理),无抛光、少反光,凸显材质的原始颗粒感;
家具主体
:以北美黑胡桃木为核心,打造餐桌、柜体、沙发框架。木材不做深色漆涂,仅用清油保留纹理,触感温润,呼应宋代 “木作尚真” 的工艺观;
软装辅材
:窗帘、抱枕选用亚麻、苎麻等天然织物,色调为米白、浅灰,肌理粗糙却透气,与宋代服饰 “尚简素” 的风格一脉相承。
3. 家具与软装:宋式器物的 “当代重生”
宋代家具以 “线条瘦劲、功能至上” 闻名,在此基础上进行现代改良:
餐桌与餐椅
:餐桌为长方形实木桌,边缘削成圆角(避免宋代家具的硬朗感,更适配现代家庭),腿部线条笔直却纤细,复刻宋代 “束腰桌” 的简约;餐椅摒弃繁复雕饰,仅以弧形靠背贴合人体,扶手线条如宋代书法中的 “飞白”,轻盈却有力;
收纳与陈列
:餐边柜为嵌入式设计,柜门采用宋代 “格栅” 元素(简化的 “冰裂纹”“回纹”),既保留通风功能,又以光影在墙面投下几何纹样,如宋代园林的 “漏景”;柜内陈列仿宋瓷(如汝窑天青釉盘、哥窑开片瓶),搭配线装古籍、青铜小炉,弱化 “展示感”,更像主人日常使用的器物;
点睛之笔
:空间悬挂一幅临摹宋代马远《寒江独钓图》的简化版挂画(仅留孤舟与江面,强化留白),角落放置一盆琴丝竹(叶片纤细,呼应宋代 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” 的雅好),灯光选用 “竹编灯罩”,暖光透过缝隙洒下,如宋代书房的 “油灯微光”。
4. 色彩:低饱和里的 “宋式高级感”
宋代色彩美学拒绝 “浓妆艳抹”,王丽的配色方案堪称 “宋式色谱” 的现代诠释:
基础色:墙面(米白)、地面(浅灰)、家具(木色)构成 “三色基底”,饱和度均低于 30%,视觉上平和舒缓;
点缀色:仅在软装中加入低明度的 “宋式经典色”—— 如抱枕的石青色(取自宋代官服配色)、挂画的赭石色(呼应宋代山水画的矿物颜料),占比不超过 5%,避免破坏整体的 “素净感”。
古今融合:宋式美学的 “当代适用性”
设计师的巧思在于,她没有将宋代元素 “生搬硬套”,而是让宋式美学服务于现代生活
保留宋代 “无主灯” 理念,但在天花板隐藏磁吸轨道灯,满足用餐、会客的不同亮度需求;
沙发摒弃宋代座椅的 “硬挺”,加入高回弹海绵,兼顾舒适度与宋式线条的简约;
餐边柜预留现代电器嵌入位(如咖啡机、蒸烤箱),以柜体的整体性掩盖设备的 “现代感”,让功能与美学无缝衔接。
设计价值:为何是宋式美学?
在 “新中式” 设计泛滥的当下,该客餐厅的价值在于:它跳出了 “符号堆砌”(如盲目使用雕花、红灯笼),真正抓住宋代美学的 “魂”—— 对 “克制” 与 “本真” 的追求。这种设计不仅为业主提供了 “诗意栖居” 的范本,更证明了:传统美学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,而是能通过现代转译,成为滋养日常生活的 “精神养分”。